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车找人 > 正文
    购物车
    0

    青海省民和县

    qq2303797240     2017-08-15 13:25:49     浏览:16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qq2303797240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编辑词条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东北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大通河相望,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县境南北长69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1780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04年)。以汉族为主,回族约占总人口的46%,土族约占12%。县人民政府驻川口镇,距行署驻地85千米。邮编:810800。代码:632122。区号:0972。拼音:Minhe Huizu

                 

    快速导航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如何获得                    

                                        

                 

    中文名称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下辖地区 8个镇、14个乡 电话区号 0972 地理位置海东市东南部 人 口 42.13万人(2011年) 著名景点喇家遗址、七里寺药水泉、马场遗址、三川土族纳顿节 火车站 民和站 外文名称Minhe Hui and Tu Autonomous County所属地区青海省海东市政府驻地川口镇邮政区码810800面 积1890.82平方公里气候条件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机 场西宁曹家堡机场车牌代码青B

    展开内容

         


           

    大事记

                       

    光影集锦

    图册集锦

    花絮视频

           

      1                                          基本概况                      

      编辑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隔大通河相望,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县境南北长69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1780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04年)。以汉族为主,回族约占总人口的46%,土族约占12%。

        县人民政府驻川口镇,距行署驻地85千米。邮政编码:810800。代码:632122。电话区号:0972。拼音:Minhe Huizu Tuzu Zizhixian。

        处湟水谷地黄河谷地,地貌以山地沟谷地为主,湟水、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县北境和境南,大通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北部。年均气温7.9℃-8.1℃,年降水量350-650毫米。

      2                                          历史沿革                      

      编辑

        民和县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在全县有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青铜器时代、卡约文化辛店文化古文化遗址600多处。从遗址中出土的重唇尖底瓶,弧形三角纹彩陶曲腹盆和骨、石用具及装饰品等文物,与河南、陕西、甘肃一带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几乎完全一样,说明早在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上游包含民和在内地区的先民们就和内地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民和地区在夏、商、周三代时属《禹贡》雍州地,为西北羌戎繁衍生息地之一。当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置郡县,当时民和属陇西郡管辖的西北塞外地。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在今民和县下川口设置允吾县,隶金城郡(治甘肃兰州)。

      汉和帝永元年间(89-104年),在今民和古鄯建龙耆城。安帝时(107-125年),在今民和中川设白土县,隶金城郡。

      西晋永宁时(301-302年),凉州刺史张轨在今民和设置晋兴郡(治今民和县川口镇史纳一带),辖晋兴、左南二县。晋兴郡、县同治,左南(治今甘肃永靖县境)在黄河以北青海东南地区。北魏又在民和古鄯设立北金城县,隶西平郡。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北金城县为龙支县。北周将龙支县政隶枹罕郡(治河州)。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北魏西都县为湟水县,今民和北西部分地区为其辖地,龙支县仍属枹罕郡。唐初,今民和地区仍属于龙支、湟水、米川三县,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陷为吐蕃地。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又归复唐王朝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今民和地区又陷为唃厮啰政权辖地。徽宗崇宁二年(1303年),宋朝又收复河湟地区,今民和先后属湟、乐二州。元代民和属西宁州地。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在民和古鄯(今古鄯乡政府所在地)设古鄯千户所,其辖地为今民和全境和化隆县部分地区。

      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古鄯设驿站,后称古鄯驿,为西宁卫七驿站之一。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在茶马交易中,民和为孳养官马场所。

      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将古鄯千户所操守官升格为守备,并设立巴暖三川营,统兵1040名,今民和为西宁卫控扼要地。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改碾伯千户所为碾伯县(今乐都),今民和为其辖地。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改碾伯县为乐都县,民和亦属之。

      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从乐都、循化两县析置民和县,取“政通人和”之意。

      1949年9月2日,民和解放,9月8日民和县人民政府成立。

      1985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3                                          行政区划                      

      编辑

         1949年9月6日,民和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0月,全县设6个区辖22个乡镇。一区驻享堂,辖川口镇河北镇自由乡。二区驻巴州,辖巴州乡西沟乡和夏兴乡。三区驻古鄯,辖古鄯镇大平乡总堡乡隆治乡。四区驻马营,辖马营镇安乐乡大塘乡太和乡。五区驻官亭,辖官亭镇、兴文乡、丹阳乡和静和乡。六区驻李二卜,辖永宁乡共和乡、新顺乡和三民乡

        1956年7月成立了5个民族乡杏儿藏族乡、官亭土族乡、中川土族乡、塘尔垣回族乡、大庄回族乡。同年10月撤销区建置,全县49个乡(镇)合并为28个乡(镇)。

        1996年底,全县辖川口、古鄯、马营、官亭4镇及巴州、西沟、柴沟、联合、总堡、隆治、满坪、甘沟、前河、大庄、转导塔城、中川、峡口、马场垣、北山、松树、新民、芦草、硖门、核桃庄、塘尔垣、东沟、李二卜、杏儿(藏族乡)2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川口镇。

        2000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4个镇、24个乡、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4674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川口镇 59461、古鄯镇 13563、马营镇 21426、官亭镇 14249、马场垣乡 17231、北山乡 4121、巴州乡 12859、西沟乡 10875、东沟乡 9127、联合乡 7803、柴沟乡 7221、总堡乡 11393、隆治乡 8604、大庄乡 11553、转导乡 9535、塔城乡 7484、满坪乡 14161、前河乡 9784、甘沟乡 11786、中川乡 17426、杏儿藏族乡 3550、峡口乡 4528、核挑庄乡 10588、李二堡乡 8988、塘尔垣乡 9153、硖门乡 10709、新民乡 6989、芦草沟乡 5357、松树乡 7224。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0号文批复:撤销硖门、芦草沟2乡,其中将芦草沟乡的4个村(抓咱、若木池、铁家庄、赵家山)和硖门乡合并设立并命名为峡门镇,另外6个村(秦家庄、东湾、三岔、斗斗坡、苏家庄、马厂)并入新民乡;撤销李二堡、塘尔垣2乡,合并设立李二堡镇;撤销柴沟乡,并入古鄯镇;撤销巴州乡,设立巴州镇;撤销满坪乡,设立满坪镇;撤销东沟乡,并入西沟乡;撤销塔城乡,并入转导乡;撤销峡口乡,并入中川乡。

        2001年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8个镇、14个乡、1个民族乡,318个村(牧)委会。

      截至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共有8镇(川口镇、巴州镇、古鄯镇、马营镇、满坪镇、官亭镇、李二堡镇、峡门镇)、14乡(马场垣乡、松树乡、新民乡、核桃庄乡、北山乡、总堡乡、隆治乡、西沟乡、大庄乡、转导乡、前河乡、甘沟乡、中川乡、杏儿乡)[3],共312个行政村[2]、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

                                             

      川口镇

         驻川口,辖14个村(牧)委会享堂、史纳、山城、米拉湾、南庄子、川口、吉家堡、红卫、东垣、边墙、驼岭、南山、寺牙合、果园)。古鄯镇 驻古鄯,辖24个村(牧)委会三姓庄、范家河、桦林滩、郭家山、小岭、七里、夏家河、菜子湾、联合、三岔、古鄯、尖岭、毛家山庄、柴沟、岘子、马营庄、徐家庄、后山、桦林咀、邓家山刘家湾、来家山、牙合、李家山)。

                                             

      官亭镇

       驻官亭,辖13个村(牧)委会东村、中村、西村、喇家、鲍家、赵木川、先峰、梧释、别洛、河沿、光辉、前进、寨子)。

                                             

      满坪镇

         满坪,辖15个村(牧)委会朵堡、陈家、河口、集场、潢坪、清泉、大庄、山庄、沙拉坡、东湾、大滩、浪塘、新建、阳龙坪、傲沟)。巴州镇 巴州,辖12个村(牧)委会巴州一、巴州二、祁家、上马家、下马家、万泉堡、洒力池、凉尔湾、麻家湾、羊羔滩、老官坪、巴州垣)。

                                             

      峡门镇

         乱泉滩,辖16个村(牧)委会李家庄、康杨、孙家庄、腰路、阳坡、石家庄、峡门、深巴、直沟、甘池、甲子山、巴子沟、抓咱、若木池、铁家庄、赵家山)。 

                                             

      李二堡镇

          李家,辖23个村(牧)委会李二堡、祁家、范家、前庞、焦土、康各代、乐园、马莲滩、牙儿张家湾、寺尔庄、河西沟、塘尔垣、上藏、下藏、窑洞、松山、榜岭、开阳、龚家庄、石庄、山庄、上岭)。

                                             

      马营镇

      马营,辖15个村(牧)委会安家、洒大庄、沙楞沟、大滩、马营、三联、菜园、罗家沟、鲍家山、朱家山双泉堡、和平、马家、王家、阳山)。

                                             

      北山乡

        窑洞沟,辖7个村(牧)委会庄子沟、先锋、德兴、永进、牙合、罗家湾、宽都兰)。

                                             

      新民乡

        千户湾,辖17个村(牧)委会古岱、干川、千户湾、侯家山、下山、毛拉山、公巴台、若多、三岔、龙卧、雪沟、秦家庄、东湾、三岔、斗斗坡、苏家庄、马厂)。

                                             

      隆治乡

         李家堡,辖10个村(牧)委会桥头、张家、铁家、前山、后山、李家、白武家、永平、顶顶山、秦家岭)。

                                             

      总堡乡

         大石磊,辖11个村(牧)委会垣坡、三家、高家、深巴、台尔哇、占沟、总堡、哈家、三垣、总垣、中垣)。

                                             

      转导乡

         转导,辖17个村(牧)委会洒坊、忠孝、转导、前坪、后坪、罗龙沟、王家庄后沟、河纳沟、红花、红合岘、王家山、苏家湾、接官岭、大湾、中湾、三湾)。

                                             

      大庄乡

         大庄,辖15个村(牧)委会李家岭丁家嘴、崔家湾、大庄、哈家圈、魏家台、唐卡、塔卧、台集、三家湾、马家川、东山、韩家岭、高兴湾、孟家)。 

                                             

      前河乡

         王家,辖12个村(牧)委会丰一、丰二、卧田、上湾、下湾、茫拉、田家、台其、牟家寺、前河、张家寺、甘家川)。

                                             

      甘沟乡

         李家坪,辖13个村(牧)委会光明、李家、韩家嘴、峡门、互助、解放、团结、民族、静宁、东山、咱干、前进、盖子滩)。核桃庄乡 核桃庄,辖12个村(牧)委会钟家、陶家、里长、核桃庄、安家、堡子、五方、大庄、牙合、排子山、大古都、高崖)。 

                                             

      马场垣乡

         香水,辖7个村(牧)委会翠泉、团结、金星、香水、马场垣、磨湾子、下川口)。

                                             

      联合乡

        黄池,辖9个村(牧)委会黄池、杨家湾马家沟、上宣、下宣、胡家、祁家岭、阳山、大焦土)。  

                                             

      西沟乡

         官地,辖18个村(牧)委会南垣、官地、马家河、三方、要先、凉坪、大滩、复兴、樊家滩、才丰沟、西巷、山庄、红崖子、麻地沟、南山庄、张家庄、瓦窑沟、塔先)。

                                             

      中川乡

        辛家,辖21个村(牧)委会朱家岭、虎狼城、河东、河西、红崖、光明、前进、清一、清二、向阳、农场、金田、草滩、美一一、美二、峡口、盘格、团结、民主、八达山、魏家山)。 

                                             

      松树乡

        上百户,辖10个村(牧)委会店子、松树、百姓、崖湾、加仁庄、路家堡、胡拉海、飞禽山、山背后、杨家牙合)。 

                                             

      杏儿藏族乡

         卡西哇,辖7个村(牧)委会大庄、胜利、日札、峨哇、乱石头、卡西哇、协拉)。

        2005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8个镇、14个乡、1个民族乡川口镇古鄯镇马营镇官亭镇巴州镇满坪镇李二堡镇硖门镇马场垣乡北山乡联合乡西沟乡总堡乡、隆治乡、大庄乡、转导乡、前河乡、甘沟乡中川乡杏儿藏族乡、核桃庄乡、新民乡松树乡

        2006年8月,民和县撤销联合乡,并入巴州镇。

        民和县今辖8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川口镇、古鄯镇、马营镇、官亭镇、巴州镇、满坪镇、李二堡镇、硖门镇、马场垣乡、北山乡、西沟乡、总堡乡、隆治乡、大庄乡、转导乡、前河乡、甘沟乡、中川乡、杏儿藏族乡、核桃庄乡、新民乡、松树乡。青海省海东地区辖县,全省瓜果蔬菜主要产地之一。位于省境东陲,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故有“青海门户”之称,县府驻川口镇,距行署驻地85公里。人口35.1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6%,土族占12%。面积1780平方公里。 辖4镇、25乡。古为羌地,汉时纳入中央政权版籍,置允吾县,魏晋设白土县,北魏设金城县,后改为龙支县,宋为河湟吐蕃?厮?地方政权辖地,元隶西宁州,明属西宁卫,清辖于碾伯所,1930年由乐都县析置民和县。1949年设民和县属省直辖,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1985年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川口镇】 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北边缘,东与甘肃省接壤。人口5.2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2.8%,土族占2.2%。面积90平方千米。辖享堂、史纳、山诚、米拉湾、南庄子、川口、吉家堡、红卫、东垣、边墙、驼岭、南山寺、牙合、果园14个村委会。明嘉靖十四年(1533年)筑上川口堡,惯称川口,属碾伯县辖。1931年建县后设川口镇,1958年与北山、马场恒乡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2年分设川口公社,1984年复设川口镇。

        【古鄯镇】 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府驻地38千米。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等。总面积98.8平方千米。辖三姓庄、范家河、桦林滩、郭家山、小岭、七里、复家河、菜子湾、联合、三岔、古鄯、尖岭、毛家山庄13个村委会。东汉和帝时在此筑龙耆城,唐属鄯州,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设西宁卫古鄯驿,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所辖老鸦峡古鄯堡,建县后设古鄯镇。1950年改乡,1958年成立古鄯公社,1984年复设古鄯镇。

        【马营镇】 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65千米。人口2.2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2%。面积58.7平方千米,辖安家、洒大庄、沙楞沟、大滩、马营、三联、菜园、罗家沟、鲍家山、朱家山双泉堡、和平、马家、王家、阳山15个村委会。清乾隆廿七年(1762年)以前,属河州边外地,道光三年(1823年)改隶西宁府循化厅,民和建县时归民和设马营镇。1953年改设马营街政府,1954年设马营镇,1958与转导乡、大庄乡合并成立马营公社,1984年复设马营镇。

        【官亭镇】 位于县境南部,黄河北岸,南以黄河与甘肃省为界,距县府驻地90千米。人口1.5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9.1%。面积67.1平方千米。辖东村、中村、西村、喇家、鲍家、赵木川、先锋、吾石、别洛、河沿、光辉、前进、寨子13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属碾伯县辖官亭堡,建县后设官亭乡,解放初设官亭镇,1956年成立官亭土族乡,1958年与中川乡、杏儿乡合并成立黄河公社,1962年分设官亭公社,1984年复设官亭镇。

        【巴州镇】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14千米。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3.3%。面积57.7平方千米。辖巴州一、巴州二、祁家、上马家、下马家、万泉堡、洒力池、凉尔湾、麻家湾、羊羔滩、老官坪、巴州垣12个村委会。明洪武年间,因在巴州沟设驿站而称巴州驿,嘉靖年间改称巴州堡。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巴州堡,建县后设巴州乡,1958年与东沟、西沟、联合乡合并成立巴州公社,1962年分设巴州公社,1984年复设巴州乡。

        【东沟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2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23.5%。面积52.3平方千米。辖复兴、樊家滩、才丰沟、西巷、山庄、红崖子、麻地沟、南方庄、张家庄、瓦窑、塔先11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东沟堡,建县后设东沟乡,1958年并入巴州公社,1961年分设东沟公社,1984年复设东沟乡。

        【西沟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9.5%。面积72.5平方千米。辖南垣、官地、马家河、三方、腰岘、凉坪、大滩7个村委会。建县前为碾伯县辖西沟堡,建县后设西沟乡,1949年沿旧制仍设西沟乡,1958年并入巴州公社,1961年分设西沟公社,1984年复设西沟乡。

        【总堡乡】 位于县境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42千米。人口1.1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2.6%,土族占0.3%。面积64.3平方千米。辖垣坡、三家、高家、深巴、台儿哇、占沟、总堡、哈家、三垣、总垣、中垣11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大总堡,建县后设总堡乡,1949年沿旧制设总堡乡,1958年并入隆治公社,1961年分设总堡公社,1984年复设总堡乡。

        【隆治乡】 位于县境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38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等。总面积103.7平方千米,辖桥头、张家、铁家、前山、后山、李家、白武家、永平、顶顶山、秦家岭10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红嘴堡,建县后曾设红嘴、铁李等乡,1954年设隆治乡,1958年设隆治公社,1984年复设隆治乡。

        【满坪镇】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60千米。人口1.5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3%,土族占2%。面积55.3平方千米。辖朵尔堡、陈家、河口、集场、满坪、清泉、大庄、山庄、沙拉坡、东湾、大淮、浪塘、新建、阳龙坪、傲沟15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太和乡,1950年改称满坪乡,1958年成立满坪公社,1984年复设满坪乡。

        【甘沟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70千米。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35.8%,土族占19.4%,藏族占10.6%。面积55.8平方千米。辖光明、李家、韩家嘴、峡门、互助、解放、团结、民族、静宁、东山、咱干、前进、盖子滩13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静宁堡,1931年设静宁乡,1956年改甘沟乡,1958年并入满坪公社,1961年分设甘沟公社,1984年复设甘沟乡。

        【前河乡】 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64千米。人口1.2万,有土、回、汉、藏等民族,土族占总人口的35.8%,回族占34.5%。面积79.7平方千米。辖丰一、丰二、卧田、芒拉、田家、台其、牟家寺、上湾、下湾、甘家川、前河、张家寺12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德化堡,建县后设德化乡,1956年改为前河乡,1958年并入满坪公社,1961年分设前河公社,1984年复设前河乡。

        【大庄乡】 位于县境中东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0千米。人口1.3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99%以上。面积67.7平方千米。辖李家岭丁家嘴、崔家湾、大庄、哈家圈、魏家台、唐卡、塔卧、台集、三家湾、马家川、东山、韩家岭、高兴湾、孟家15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西纳堡,建县后设大塘乡,1950年更名前进乡,1956年成立大庄回族乡,1958年并入马营公社,1961年分设大庄乡,1984年复设大庄回族乡,1985年改称大庄乡。

        【转导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66千米。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8%。面积50.7平方千米。辖忠孝、转导、红花、王家庄、罗龙沟、河纳沟、后沟、酒坊坪、后坪、前坪10个村委会。明属河州卫边地,清隶西宁府循化厅,民和建县时设安乐乡,1956年改称转导乡。1958年并入马营公社,1961年分设转导公社,1984年复设转导乡。

        【塔城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77千米。人口0.8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面积43.9平方千米。辖王家山、红合岘、苏家湾、接官岭、大湾、三湾、中湾7个村委会。明属河州卫边地,清隶西宁府循化厅,建县后划归民和县转导乡辖地,1981年从转导公社析置塔城公社,1984年设塔城乡

        【中川乡】 位于县境南端,南以黄河与甘肃省为界,距县府驻地87千米。人口1.7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4%。面积67.6平方千米。辖朱家岭、虎狼城、河东、河西、红崖、光明、前进、清一、清二、向阳、农场、金田、草滩、美一14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中川堡,建县后设中川乡。1949年沿旧制仍设中川乡,1956年成立中川土族乡。1958年并入黄河公社,1961年分设中川公社,1984年复设中川乡。

        【峡口乡】 位于县境东南端,东与甘肃省毗连,南以黄河与甘肃省为界,距县府驻地92.5千米。人口0.5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1%。面积75.9平方千米。辖美二、峡口、团结、民主、魏家山、盘格、八大山7个村委会。1981年从中川公社分置峡口公社,1984年设峡口乡。

        【杏儿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110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8%。面积65.4平方千米。辖大庄、胜利、日扎、峨哇、乱石头、卡洒哇、协拉7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设杏儿乡。解放初为兴文乡,1954年改称杏儿乡,1956年成立杏儿藏族乡,1958年并入公社,1961年分设杏儿公社,1984年复设杏儿藏族乡。

        【马场垣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12千米。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6%。面积109.6平方千米。辖翠泉、团结、金星、香水、马聚垣、磨湾子、下川口7个村委会。明清时期为牧马场,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下川口堡。解放初设自由乡,后改称马场垣乡,1958年与川口镇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马场垣公社,1984年复设马场垣乡。

        【北山乡】 位于县境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22千米。人口0.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总面积65.4平方千米。辖庄子沟、先锋、德兴、永进、牙合、罗家湾、宽都兰7个村委会。1931年设河北镇,后改享堂乡。1949年沿旧制设享堂乡,1956年设北山乡,1958年与川口镇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北山公社,1984年复设北山乡。

        【松树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3千米。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族。总面积44.4平方千米。辖店子、松树、百姓、崖湾、家仁庄、路家堡、杨家牙合、胡拉海、飞禽山、山背后10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曾设为三民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七乡,1954年设松树乡,1958年成立松树公社,1984年复设松树乡。

        【新民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回族。总面积51.1平方千米。辖大湾、公巴台、古岱、候家山、下川、三岔、卧多、雪沟、毛拉山、下山、龙卧11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新顺堡,建县后曾设新顺乡,1950年沿旧制仍设新顺乡,1956年改称新民乡,1958年并入松树公社,1961年分设新民公社,1984年复设新民乡。

        【芦草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0.6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总面积34.8平方千米。辖铁家庄、若木池、抓咱、马场、松树沟、秦家庄、东湾、斗斗坡、赵家山、苏家庄10个村委会。1931年设芦草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四乡,1956年并入硖门、新民两乡,1981析置芦草公社,1984年设芦草乡。

        【硖门镇】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35千米。人口1.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回、土族。总面积104平方千米。辖李家庄、康扬、孙家庄、腰路、阳坡、石家庄、峡门、深巴、直沟、甘池、巴子沟、甲子山12个村委会。1931年设硖门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五乡,1958年并入松树公社,1961年分设硖门公社,1984年复设硖门乡。

        【核桃庄乡】 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5千米。总面积57.2平方千米。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8%。辖钟家、陶家、里长、核桃庄、安家、堡子、五方、大庄、牙合、排子山、大古都、高崖12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设永宁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一乡,1954年改称核桃庄乡,1958年并入李二堡公社,1961年分设核桃庄公社,1984年复设核桃庄乡。

        【塘尔垣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30千米。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面积89.8平方千米。辖寺尔庄、河西沟、塘尔坦、上藏卜拉、下藏卜拉、窑洞、松山、榜岭、开阳、龚家庄、石庄、山庄、上岭13个村委会。原为碾伯县辖新添堡,民和建县后设塘尔垣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三乡,1956年成立塘尔垣回族乡,1958年并入李二堡公社,1962年分设塘尔垣公社,1984年复设塘儿垣乡。

        【李二堡镇】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17千米。人口0.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3%。面积44.1平方千米。辖李二堡、祁家、范家、前庞家、焦土、康各代、乐园、马莲滩、牙儿张家湾10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设共和乡,1950年为第六区第二乡,1954年改称李二堡乡,1958年成立李二堡公社,1984年复设李二堡乡。

      4                                          人口民族                      

      编辑

      截至2011年末,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人口42.13万人,农业人口33.58万人,非农业人口8.55万人。男性人口21.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51.53%,女性人口20.4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48.47 %;少数民族总人口24.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59.29%。人口出生率11.14‰,死亡率为3.84‰,自然增长率7.3‰。[5]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土族、藏族等。[4]

      5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6′—103°04′,北纬35°45′—36°26′。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相连,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县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区毗邻。县境南北长约96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1],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2]

                                             

      地形地貌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祁连山系的达坂山和拉脊山余脉,构成县境地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部多为高山。海拔最高4220米,最低1650米,平均海拔高度2100—2500米。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迭,地形复杂。地貌特征大致可概括为“八条大沟九道山,两大谷地三大垣”。[1]

                                             

      气候特点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温度9℃,年降水量292.2毫米左右,无霜期198天。[1]

                                             

      水文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有18条支流,境内以浪塘坪、塘古岭为分水岭,其西为湟水流域水系,其东为黄河流域水系。流量在1.0m³/s以上的较大支流有松树沟、米拉沟、巴沙洲、隆治滩。较小的支流有芦草沟、飞禽山沟、胡拉海沟、二道沟、磨湾子沟、咸水沟,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汛期河水混浊。[7]   

      6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水资源总量为2.58亿m³,其中湟水流域为1.92亿m³,大通河流域为0.11亿m³,黄河流域为0.647亿m³。其中湟水流域为20.30亿m³,大通河流域为25.71亿m³,黄河流域为154.68亿m³。水资源主要特点为:水资源分布不均,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秋季,干流及较大的支流7—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50—65%,河川径流年际变化较大,自产水资源量缺乏,3—6月份农用需水季节,干旱少雨,境内各沟道普遍缺水。[7]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共发现各类矿产17种,矿产地55处,经勘查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有11处。矿产有:冶金用石英岩、水泥用大理岩、炼镁用白云岩、石膏、矿泉水、地下水等,共6种,产地6处。金属矿产15处:金矿6处、砂金2处、岩金(铂)4处,其中进行勘查的金矿1处,其余均为矿(化)点。有色多金属(铜、铅、镍、等)矿产6处,均为检查的矿(化)点。铁、锰矿3处:铁矿(化)点2处,锰矿点1处。[8]

                                             

      生物资源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豌豆、蚕豆、玉米、洋芋、油菜、胡麻、青稞、大麦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有乔木39科49属106种,灌木27科46属84种,草类植物41科198属356种。主要乔木有杨、柳、榆、松、柏、槐、桦、杉等。主要灌木有白刺、沙棘、杜鹃、柽柳、枸杞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药用植物有:草本类(大黄、甘草、青贝母、黄芪、党参、丹参、柴胡、当归、冬花、薄菏、茵陈、荆芥等)、木本类(黄柏、土茯苓、桑百皮、骨碎补、槐花等)、果实类(枸杞子、金樱子牛蒡子车前子郁李仁等)、菌类(冬虫夏草马勃、锁阳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动物有:昆虫类(蜜蜂、北方蝎子等)、兽类(狍鹿、麝、岩羊、苏门羚、狐、兔、马鹿等)、禽类(环颈雉、野鸭、蓝马鸡、雕鹄、雪鸡、石鸡、鸱等)。[9]

      7                                          交通运输                      

      编辑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甘青铁路、兰宁高速公路、109国道穿境而过。川官、川杨、川马柏油路辐射8镇15乡,乡(镇)村村通公路。[4]

      8                                          经济发展                      

      编辑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5%。其中,第一产业3.05亿元,增长2.23%:第二产业,5.14亿元,增长13.66%;第三产业6.4亿元,增长19.48%。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生产总值52.23亿元,比2011年增长19.5%。第一产业增加8.14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27.84亿元,增长32.4%;第三产业增加16.25亿元,增长11.7%。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5.18%、72.54%和22.28%,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01、14.11和4.3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5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082万元,比上年增加4737万元,增长25.8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392万元,比上年增加3492万元,增长27.07%。[10]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63亿元,增长66.98%。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34亿元,增长21.3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07亿元,增长72.8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7亿元,增长72.2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22亿元,增长102.19%。[10]

                                             

      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增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脱毒马铃薯、杂交油菜、温棚蔬菜、冬小麦等四大优势作物为主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及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7.3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53.8万亩的69%。针对去年夏旱严重的实际,切实强化支农惠农投入,共发放农贷1959万元,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3672.4万元,有效提高了农业抗灾、农民增收的能力;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县草食畜存栏达到28.15万头只,畜牧业产值达到2.37亿元,增长13%。畜牧业人均纯收入49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9%;劳务经济效益明显,共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2.1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3.98亿元,人均劳务收入达1124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完成退耕还林地补植补种2.5万亩,“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6065亩,天保工程人工造林1050亩,封山育林4万亩。完成四旁植树53.93万株,农田林网20万株,公路绿化262.91公里;新农村建设从抓规划、抓投入和村容村貌整治入手,先后投资115万元,编制完成了5个试点村和41个规划编制村的建设规划。同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48亿元,集中向试点村和规划编制村倾斜,着力实施农民直接受益的实事工程,水、电、路、通讯等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6.79万亩,比2011年下降0.61%。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9.62万亩,下降7.6%。其中玉米种植面积33.05万亩,增长9.84%。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0.04万亩,增长19.38%。蔬菜种植面积5.2万亩,增长46.07%。[10]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14亿元,增长5.15%。其中:农业增加值5.16亿元,增长5.58%;畜牧业增加值2.62亿元,增长4.6%。[10]

                                             

      工业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调整结构、推动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支持工业企业按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能,扩大生产规模,电石、特种铁合金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53亿元,增长24.93%。实现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25.02%。全年实施工业性项目20项,总投资达2.5亿元。其中新开工建设6项,完成投资8395万元,实施技改项目14项,完成投资1.66亿元。同时,提出并积极运作冶金工业园区建设,园区规划正在审批之中,有12户企业申请在园区建设28台1.25万KVA以上矿热炉项目已上报省有关部门核准,为工业经济的提速增效增添了新的活力。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集中治理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低于控制目标。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9.43亿元,同比增长42.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39.33亿元,增长46.26%;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增长34.69%。实现工业增加值22.24亿元,增长3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01亿元,增长35.5%。[10]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发电量356668万千瓦时,增长17.93%;电石93155吨,增长8.94%;金属硅14825吨,增长34.19%;洗精煤428441吨,增长36.31%;碳化硅43272吨,下降44.76%;碳化硅微粉19429吨;下降28.25%;水泥929162吨,增长7.87%;铁合金48022吨,增长8.6倍。[10]

                                             

      第三产业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77亿元,增长16.97%。商品住宅投资4.18亿元,增长16.4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74亿元,下降41.59%。房屋施工面积81.5万平方米,下降1.76%;竣工房屋面积18.23万平方米,下降10.86%。商品房销售面积17.93万平方米,下降10.35%;商品房销售额4.57亿元,增长6.27%,其中现房和期房销售额分别占商品房销售额的16.09%和83.91%。[10]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4亿元,增长17.01%。其中:城镇7.66亿元,增长17.64%;乡村6.72亿元,增长16.3%。批发业零售额4.29亿元,增长15.75%;零售业零售额6.98亿元,增长17.4%;餐饮业零售额3.12亿元,增长17.9%。[10]

      2012年末,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5亿元,比年初增加9.93亿元,增长26.4%。其中:个人储蓄存款27.15亿元,比年初增加5.56亿元,增长25.75%。各项金融贷款余额15.53亿元,比年初增加6.61亿元,增长73.91%。[10]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保费收入3782万元,同比增长37.2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16万元,增长65.65%;人寿险保费收入2366万元,增长24.53%。各类保险赔付额749万元,增长59.12%。其中:财产险赔款575万元,增长68.77%;人寿险赔款174万元,增长33.85%。[10]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完成客运量1172.7万人次,增长9.91%;客运周转量41665万人公里,增长22.92%;货运量513.9万吨,增长28.64%;货运周转量70602万吨公里,增长31.16%。全年接待游客158.27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20.4%;全部游客中,过夜游客24.3万人,增长21.8%;一日游客133.32万人次,同比增长14.9%;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8.05万人次,同比增长14.01%。旅游总收入1.62亿元,增长40.8%,实现旅游收入0.92亿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占全县接待游客人数的55.6%和旅游收入的57.1%。[10]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全县共实施续建和新建项目106项,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增长39.24%,其中,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6.79亿元,增长15.07%。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村道硬化、农村沼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天保工程人工造林等77项已完工;古鄯水库灌区中低产田改造、9乡镇34村人饮、川总公路川口至下川口段、前峡公路、下川口大桥、川垣新区商业步行街生物燃料酒精等29项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共实施引资项目22项,累计完成投资3.04亿元。

        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19万元,较上年增加1055万元,增长29.6%。完成财政总支出3.95亿元,增长26.8%。全县干部职工的“老五项”政策性欠费全部消化,县乡机构运转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压力有所缓解,开始向良性运转的方向发展。金融平稳运行,全县银行存款余额达12.15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2.55亿元,增长26.5%。贷款余额达6.03亿元,比2005年末减少1538万元,下降2.5%。民生质量有较大提升

        大力推进开发式扶贫,落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795.6万元,扶持农户3477户1.6万人,在峡门等乡镇新建产业化藏毯加工点6个,投资100万元的财政支持科技扶贫项目在巴州等12个乡镇全面实施。异地扶贫取得新进展,社会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累计帮扶资金达到363万元。年内共解决了1.5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救助制度,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1123.46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发放救灾面粉182.5万公斤,救灾款101万元,特困户救助资金和五保户供养资金194.3万元,发放特困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城镇低保等医疗救助金115.6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883万元,确保了全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完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改革,城乡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51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8元,增长15.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6亿元,增长12.88%。

      9                                          社会事业                      

      编辑

      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立足于解决脏、乱、差,投资138万元对旧城区沿街道路、建筑物、路灯等进行了改建维修,对交通和市场秩序、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旧城区市容市貌明显改善。东垣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川垣北路、二路、三路道路与排水工程、明达商贸城以及畜牧、工商等6个单位办公楼项目陆续竣工。高度重视县城绿化工作,共栽植各类乔灌木19.2万株,公共绿地种植草坪5.5万平方米,县城净化、美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动员县直单位干部职工对县城南山进行造林整地。年内,新区五个住宅小区投入建设资金6074万元,新增住宅216套,人均住房面积达19.7平方米,居民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多方融资,市场化运作,加快官亭、古鄯等7个建制镇和公路沿线部分乡镇集市改扩建步伐,小城镇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基础设施

      截至2012年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通车总里程达2048.6公里。其中二级油路15公里,三级油路146公里,四级油路467.6公里,四级砂路1421公里,23个乡镇都通了油路。318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等级公路,其中12个乡镇61个行政村已实施乡村级道路硬化公路1421公里。县内民和大桥、湟水河桥,与县外联结的官亭、享堂、团结、下川口大桥,乡村道路中型桥梁15座。[4]

      截至2012年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6%,有限电视用户6500户,电信固定电话用户27500部,移动电话用户21800部。[4]

                                             

      教育

      截至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拥有小学148所,在校学生37215人;普通中学37所,在校学生26372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580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8.6%,高中阶段入学率83.3 %。“两免一补”政策为全县城乡5464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公用经费3810.08万元,义务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费教科书费526.62万元,13914名学生享受助学金达1567万元。[10]

                                             

      医疗卫生

      截至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个,床位数114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16人,乡村医生636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4人。[10]

                                             

      社会保障

      截至2012年末,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166家,职工11293人,发放养老金5562.16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达174933人,共为37451名60岁以上人员发放养老金3898.29万元,养老金发放率均为10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为2408人,发放基本养老金734人77.26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单位230家,职工13983人,医疗保险费用支出3919.72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7851人,报销住院和门诊费596.61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274家,职工15009人,支付工伤待遇240.2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14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31.79万人,参合率达98.38%,报销费用10669.75万元。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803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1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 %。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输出12.7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43亿元。完成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6070人次。[10]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开工农村危房改造2140户,政府投入资金428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241万元,省级补助2354万元,县级配套685万元;奖励性住房3200户,每户补助资金12000元;新建廉租房1450户。[10]

      2012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0093人,比2011年减少3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37100人;全年救助城镇医疗困难群众738人次,救助农村医疗困难群众14204人次。[10]

      10                                          旅游景区                      

      编辑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东北部与兰州红古区隔河相望,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甘肃省永靖县和积石县相邻,西南部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毗连,西北部与本省乐都县接壤。全县南北长为65千米,东西为40千米,总面积1890.80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0.26%。全县共有22个乡镇,总人口38.42万人,居住着汉、回、土、藏等16个民族。其中,回族占15.5万人,土族占4.32万人,藏族1.33万人,汉族17.17万人,其它民族0.09万人。县内最高点海拔4220米,最低点海拔1650米,相对高差2570米,年平均气温为8.7摄氏度。河湟谷地、十八条大沟、九条山梁和黄河湟水河大通河,构成境内山水地貌的主体。

        境内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景色秀丽,风景如画,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初步勘察发现的人文景观资源82处,古文化遗址66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

        民和是黄河、湟水河南北穿流区域,这里群山错落,河流蜿蜒,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历史文化内涵与优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旅游县。

                                             

      寨子岛

        寨子岛素称“黄河上游第一岛”,该岛占地面积80亩,四周黄河环绕,岛上绿树耸翠,林木斜立,天然的草坪形成柔软的绿茵毯,像一颗翠绿的明珠嵌在黄河之00中,是黄河水上漂流及休闲旅游开发的最佳胜地。娘娘天池

        “娘娘天池”位于海拔2500米的山顶上,池呈椭圆形,区内绿树成荫,池水清澈,天光云影,山色树影、相映成趣,大旱之年亦不干涸,俗称“娘娘池”或“神池”。

                                             

      七里寺

      民和县名胜景区之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古鄯镇拉脊山南麓,距青海省东部重要通道川官公路七里寺段5公里。距青海省西宁市160公里,是森林景观和药水泉于一体的自然景观。景区面积约为53平方公里,最高你海拔3200千米,主要景区有棒槌山、药水泉、药王庙,据《西宁府续志》记载:“其(药水泉水)味性温,饮之愈胃疾”,泉水含有偏硅酸、钙、锌、锂、硒、碘等微量元素,被专家誉为水之精、泉之首。

                                             

      喇家遗址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位于官亭镇1.5公里处的喇家村。总面积25万平方米,发掘出的约800平方米。据考证,喇家遗址属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2]

                                             

      娘娘天池

      娘娘天池位于海拔2500米的山顶上,池呈椭圆形,俗称“娘娘池”或“神池”。

                                             

      弘化寺

      弘化寺是佛教名寺,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东南六十余公里处,始建于1443年,迄今约有六百多年历史,占地近百亩,大小殿宇30余座,因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之弟子第一任墀巴堪布绛钦却结——释迦也协授记并圆寂之地而闻名于斯。[13]

      11                                          历史人物                      

      编辑

                                             

      马文善

        回族,逝世于1996年,共产党员,黄埔军校五期学员,原为国民党十八军少校参谋,抗日英雄,1946年十八军整编为第十一师,成为第十一师187旅旅长,1946年年底在陕西起义,起义成功。新中国成立,授予少将军衔,曾任甘肃军区副司令员。1996年逝世于青海民和。 朵尔只失结  生年不祥,卒于1392年,蒙古人,为元朝甘肃行省右丞,明洪武四年(1371年)归顺明朝,世居今民和县三川朱家堡。朵尔只失结因招抚各族和征战有功,明朝先后授予指挥佥事、宣武将军、宣威将军、甘州前卫指挥使等职。共立大功13次,以骁勇为明廷所倚重。

                                             

      李英

         字士杰,生于1382年,卒于1442年,土官李南哥之子,世居川口。永乐六年(1408年)袭职。先后擢升为陕西都指挥佥事、荣禄大夫、柱国会宁伯,食禄1100石,被赐予“金书铁券”。子孙袭职。 冶祥  明成化八年(1472年)袭所镇抚职,是年更姓“也”为“冶”,为第五代冶土司。冶氏世居今民和县米拉沟冶家堡。冶祥1490年升为百户职,1500年升为副千户。1511年因征战有功,擢升千户。后因功升授西宁卫指挥佥事。

                                             

      李玑

         字贞德,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考中进士,为青海第一得此功名者。初授中书舍人,三年后任尚宝司丞,为皇帝近侍。弘治初年,其辞官返里。适逢巴州、川口一带大旱,他不辞辛劳,徒步勘查水源,并率领家众挖掘渠道。逾两月完工的长15公里的渠道名为札都渠,为民和水利史上第一条大灌渠,该渠部分灌渠至今依然使用,人民受惠已有500多年。

                                             

      祁秉忠

        生年不祥,卒于1622年,是朵尔只失结之后人,为第十代祁土司。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袭西宁指挥同知。1505年因功升甘州红水游击,旋任西宁镇海游击,再转为甘肃参将。1616年,改授永昌参将。万历末年迁任凉州副总兵,继擢为甘肃总兵官,并以功加太子少保。天启二年(1622年),与清作战失利,战死沙场,明廷为彰其功,追赠为少保、左都督。

                                             

      马登云

        生于1906年,卒于1944年,少时聪慧好学,学业有成。后投笔从戎,先后受训于庐山军官训练团,陆军步校校官班。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任第七十九军九十八师二九三团上校团长。1938年至1943年,受命多次与日作战,指挥有方、作战英勇。在长沙中日第三次大决战中中弹受伤,仍坐于担架上指挥战斗,获得胜利,受到军政部传令嘉奖,军部记大功一次。次年8月,马率部驰援友军,不幸于湖南白河渡壮烈殉国,时年38岁。他是为抗日战争献身的唯一一名民和籍校级军官

      12                                          获得荣誉                      

      编辑

      2016年5月20日,2016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公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为符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条件的申报县。[1]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4)

                     

      街景地图

      去腾讯地图查看更多街景          

             

      13词条图册

      1/1

                                      

      参考资料:


                                                                                                                       


                

                           

      青海城市

      展开

      青海乡镇

      展开

        

      名人说

           

      词条信息

         

                                                         

      百科消息

                 

         

      摘要更多>>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新手指引

      问题解答

      意见反馈及投诉

      对外合作

      2017 SOGOU.COM 京ICP证050897号 免责声明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